應法政學院邀請,12月17日,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景良教授來我校講學。法政學院全體教師及法學專業學生共20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。
陳景良教授以其在2014年11月人民日報評論版上的文章“汲取傳統中國的法治資源”為主題,結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标,圍繞“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,如何看待國家轉型時期的法治發展”和“應具備什麼樣的眼光”等方面進行闡述。陳景良教授指出,中國文化以善為本位,國家制定法以懲治罪惡,以建立和諧的人倫社會秩序為導向,這是一個民族的博大胸懷與宏大理想使然,是一種文化積澱的思維方式。因此,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學生,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的法治道路不可能照搬西方模式,必然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構建出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知識體系和法治模式。在當前多元價值和文化交相融合的背景下,陳景良教授針對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,強調在全面改革深化的今天,我們需要樹立起民族文化自信,于本民族的法治文化中尋求曆史的智慧,構建法治中國的主體意識和問題導向,共同緻力于中國法治的發展。最後,陳教授和同學們進行了現場互動,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、精妙的解答。
講座中陳教授以宏大的視角,開闊的眼見,回望曆史放眼未來,從悠久的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,指明法治改革的方向。講座中精深見解,獨到的看法折射出一個學者的智慧,更是一位前輩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望。